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新郑资讯网 2022-11-12 450 10

重庆医院救命不等核酸成为新闻,打开了一代人的潘多拉魔盒

属鼠人2023年全年运势运程 http://www.jinbaobeiqiming.com/a/180758.html

“这个居然值得被报道出来,一时间不知道是开心还是难过。”

在冲上热搜的“抢救生命,不必等核酸结果!”的新闻下面,网友“张跑跑跑跑歪了”写下了这样的评论。

(抢救胡大爷场景)

确实,如果说鄂尔多斯科普“紧急情况时,您有权采取措施自救或紧急避险”,还能填补70多年来普法教育的短板,让大家知道,在“遭遇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特别是危及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我们竟然还有一项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等法条加持的权利,那么,重庆媒体报道医院不等核酸呢?

这条来自华龙网的报道称,重庆71岁的胡大爷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但他的“渝康码”是黄码,且没有医院做手术需要的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重庆市中医院的一群医生当机立断:“抢救生命,不必等核酸结果!”

报道称,事情“发生在11月6日上午10时42分”,“当时,胡大爷发觉自己胸前区有强烈的紧缩感,大汗淋漓已持续1小时”,“在胡大爷发病前一晚,其手机短信提示,他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存在交集,‘渝康码’随即转黄码。”

这场生命接力中,“心血管病科、医务处、后勤处、保卫处、放射科、感控科、心脏导管室等部门,迅速为胡大爷开通了一条人员暴露最少的路线”,“整个过程所有医护人员分秒必争,仅仅72分钟后,胡大爷便顺利完成手术,脱离生命危险”。

报道最后还提及,“胡大爷术后恢复良好,正在监护隔离病房接受后续治疗”,“手术中与胡大爷有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就地隔离中,目前他们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看完报道才发现,黄码的胡大爷既不是密接者,也不是密接者的密接者,所谓“手机短信提示,他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存在交集”只不过是“时空伴随者”而已,就是这样一个在新冠疫情下催生的新名词,能有多少科学性至今不知,仅“在空间上范围”来说,“时空伴随者”排查新冠感染风险人员远超“密切接触者”,就是这样一个未经科学有效实证的新名词,要是没有医生的当机立断,可能就会要了包括重庆胡大爷在内的很多潜在心梗患者的命,荒诞吗?

(引发热议的“不等核酸抢救”话题)

并不是说“重庆市中医院不等核酸结果抢救黄码老人”不能当新闻报道,毕竟,我们最认同的关于新闻的定义就是简单直接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满足“新近发生”和“事实”两个要素就可以报道,重庆这条新闻完美契合,只是,定义之外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常识扭曲的价值观”正在“劣币逐良币”,让“常识”迅速退场,令“行业道德”颠覆。

“生命至上,救人为先”,任何时候都将抢救病人生命放在第一位原本是医院和医生的天职,在过往的新闻报道中,我们见到过路人就在医院门口没医生上前帮一把,反倒让他拨打120求救,我们也见到过有病人没有钱被停止诊疗服务,我们还看到过有的医生为了业绩竟荒诞到能随便切掉病人几个零件,而如今,我们却看到了太多健康码异常倒在了医院门口或者等待核酸结果中流逝的生命。

这其中,最为不可思议的是,可能就是上海东方医院的护士周盛妮,为医院服务了一辈子的她突发哮喘后竟然进不到自己就职的医院抢救,这已经不只是健康码、防疫策略、流程不灵活的制度问题了,而是人性的扭曲,人与人之间、同类与同类之间,最起码的怜悯最基本的恻隐之心都没有了,这样的日子我们曾经历过,如今正在经历,科技加持下,未来甚至还有可能更魔幻更荒诞。

感念于医生的当机立断,胡大爷是获救了,但重庆的其他病人呢?报道写得很清楚,“手术中与胡大爷有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就地隔离中”等待核酸,“为胡大爷开通了一条人员暴露最少的路线”,已经动用了“心血管病科、医务处、后勤处、保卫处、放射科、感控科、心脏导管室等部门”资源的情况下,等待核酸期间再有一个胡大爷,或者比胡大爷更危急的病人怎么办?

相信,不止重庆市中医院,就算医护力量更强大的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外加中神通“亚洲第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恐怕也经不起这种折腾吧?

不管是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词”中译文所说的“无论何适何遇,逢男或女,民人奴隶,余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福”,还是日内瓦宣言中“病患的健康生命是我首要顾念……我对病患负责,不因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治或地位不同而有所差别;生命从受胎时起,即为至高无上的尊严;即使面临威胁,我的医学知识也不与人道相违”,他们都可以简化为一句“生命至上”,但正在上演的现实又如何呢?

(神话说,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伪、诽谤、嫉妒、痛苦)

同样是心肌梗死,上月27日凌晨5点,在被认为是风气之先的南中国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34岁的男患者被“该院医护人员一边对病人进行核酸取样,一边完善相关检查”,“转眼到28日零时,心血管科专家会诊后,认为患者极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为其进行急诊手术。”

“可就在这时,病人的健康码突然变为黄色。心血管团队以最快速度给病人多次复查核酸,核酸结果均为阴性,健康码转绿,立即启动急诊手术。”

跟“重庆市中医院不等核酸结果抢救黄码老人”一样,这条“男子突发急性心梗医院快速复查核酸”也是被当成正能量新闻报道,这名广州男子同重庆胡大爷一样,幸运地获救了,但在“急性心肌梗死”面前,多少生命经得起“多次复查核酸”,等得起“健康码转绿”再进行手术?

除了为数不多的幸运个例,更多悲剧已经让人开始遗忘,西安怀孕八个月的孕妇因核酸证明超出有效期几个小时被医院拒绝入内而导致流产;河南39岁的男子因没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遭到“120”急救中心的拒绝,拿到核酸结果后,又相继被三家医院拒诊,直到第四家医院接收经过抢救仍最终死亡;河南汝州14岁的初中女孩在隔离点发烧后送医不及时离世……

有资深媒体人在朋友圈感慨,“这样的稿子反而成了热点新闻,可见多么地悲壮。这三年以来,我们失去了什么?有没有人真正思考过,这三年,我们的常识在哪儿?”

当常识开始变成新闻,这等于打开了悲剧的“潘多拉魔盒”。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郑资讯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新郑资讯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