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充值澳币 从巴塞尔协议到TLAC,银行面临哪些监管约束? 2022 年4 月29 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①TLAC 债券为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②TLAC 债券受偿顺序优先于各级别合格债务工具,③TLAC 债券应当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 实质上,《巴塞尔协议Ⅲ》与TLAC 是针对商业银行的两套不同监管口框架。《巴塞尔协议Ⅲ》强调央行持续经营下的损失吸收能力,并提出G-SIBs 概念,明确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缓冲要求与附加杠杆率缓冲要求。而TLAC 框架则是确保G-SIBs 进入风险处置程序时有足够的能力吸收损失。 测算:TLAC 债券未来仍有1.81 万亿理论发行空间除普通股、优先股、次级债外,此次《通知》指出的TLAC 债券是一种新的可补充总损失吸收能力的非资本债券。TLAC 要求发展中国家的GSIBs需在2025 年以前满足外部总损失风险加权比率不低于16%、杠杆率不低于6%的附加资本要求。四大行预计2022 年-2024 年TLAC 债券仍有1.81 万亿元发行空间,平均每年发行量为0.46 万亿元,除四大行外,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未来亦可能入选G-SIBs 发行TLAC 债券。 影响:从机会的视角看待TLAC 债券 TLAC 债券 vs 二级资本债券:商业银行可能更偏爱发行TLAC 债券。 次级条款方面:TLAC 债券清偿顺序位于二级资本债之前。期限结构方面:TLAC 债券期限一般为5-10 年,与二级资本债基本相同。持有者结构方面:TLAC 债券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不受同业互持限制,商业银行对TLAC 债券的投资意愿或强于二级资本债。信用方面:TLAC 债券风险小于二级资本债。 TLAC 债券发行当然是一种机遇,理论上TLAC 债券仍有1.81 万亿元发行空间,每年平均发行量0.46 万亿元,且发行主体评级高、信用风险低、机构持仓限制少、发行主体存在扩容可能性,TLAC 债券未来可能更受投资者欢迎。 TLAC 债券发行也可能是一种挑战,四大行二级资本债存量规模占市场总规模的50.8%,未来政策的落地实施或许会增加银行次级债、特别是高评级次级债供给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资产荒,2022 年4 季度四大行将有2,660 亿元二级资本债到达赎回期,赎回期后是否续发、续发规模也值得关注。 二级资本债方面,截至2022 年5 月20 日,AAA-级1 年期与5 年期利差为102BP,位于历史92%分位数;1 年期AAA-与AA+评级利差为2BP,位于历史15%分位数。 银行永续债方面,截至2022 年5 月20 日,AAA-级1 年期与5 年期利差为105BP,位于历史94%分位数;1 年期AAA-与AA+评级利差为5BP,位于历史48%分位数。 风险提示:信用债违约风险 (文章来源:华安证券) 文章来源:华安证券![]()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