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新郑资讯网 2022-09-09 450 10

中国先胜一局?德媒:中国绕开燃油机弯道超车,吃亏的不只是德国

caie alevel CAIE公布夏季大考A*率

谈到中国汽车市场,很多人印象中第一时间浮现的不是日系车就是德系车,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车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各显神通”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以至于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有着不朽的成绩。

日系车凭借着性价比得到国人消费者的喜爱,而德系车更是凭借高端品牌与出色的设计得到国人消费者的认可。

今天跟大家浅谈一下,在今天中国汽车市场,国外车企品牌为何越老越不受欢迎?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外媒报道的一篇文章,标题为《德国汽车到底能不能离开中国市场》,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有人说德国汽车名誉全球,根本不在乎中国市场。也有人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并且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仅是德系车,就连日系车、美系车都离不开中国市场。

首先,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德系车离开了中国市场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2019年,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3.6%,大概销售量高达520万辆。

2020年德系车(BBA三大车企)在中国占有率达到了23.6%总销量高达540万辆。

2021年大众系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占据了全球的45%。

按照这种数据来看,德系车离不开中国市场是毋庸置疑的,也是西方专家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就算退一万步来说,德系车离开了中国市场,也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因为从今天的中国消费市场来看,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代替中国市场。

反之,今天已经不是德系车能不能离开中国市场,而是能不能在中国市场待下去!

因为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正以“超音速”发展,国产车的崛起已经给德系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前段时间“国产之光”比亚迪放出了一组数据,3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单月突破10万辆。最重要的是在高端汽车行列上,比亚迪的汉已经超过了宝马5系,甚至与奔驰E也是只有400多量的差距。

这背后意味着,国产车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在电动电池领域的赛道上,美国更是输给了中国!

外媒彭博社表示:中国已经坐拥全球60%的电池产能,同时在零配件和原材料上,中国更是一马当先,为全球多家车企提供配套服务。

也就是说,美国多年来培养自己的锂电池和石墨原材料供应链,却在今天输给了中国。

同时也有美院士透露:美国不可能在这条赛道上超越中国,因为为时已晚,打造一条完整高效的供应链难度很大,而且要在美国本土建设成本过高,同时在技术上也没有中国的先进。

这背后透露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已经实现了真正的“弯道超车”。其实从今年4月份开始,比亚迪放出了“全面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就意味着中国已经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发力。

比亚迪作为燃油车发家的厂商,在今天却要彻底抛掉燃油车生产,也就是说比亚迪已经走在了德系、日系、美系车前面全力投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背后必然是显露出比亚迪的底气与信心,更是透露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信心。

除此之外,像日本、德国的媒体也多次称赞中国汽车发展已经超出“意料之外”。

因为他们都没有想到,中国人能够在今天这个时代自主研发造汽车,而且是完全绕开了他们引以为傲的“燃油机”,粉碎了德国人在燃油领域的领先地位。

甚至有日媒感慨:以性价比之车的日系车会在今天输给了中国,众多日本运输行业都开始从中国进口汽车,而不是使用日本的汽车。

不难发现,种种声音的背后,都透露出中国汽车领域正在大步向前发展。

今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是全球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最为完善的国家。所以当年新能源汽车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新能源汽车无法战胜燃油车。

但从今天来看,那些百年老字号车企都被迫无奈走上了新能源之路,甚至还开始纷纷与中国本土厂商进行合作,打造新能源品牌汽车。同时大众、丰田、特斯拉等国外车企都先后表示会在中国市场投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的计划。

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崛起远不止汽车领域,因为技术的突破往往是“迸发式”。新能源汽车领域只是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缩影。从今天中国的5G技术,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重型机械,大小智能家电,服装……中国都以超速崛起,甚至来到了“黄金期”。

华为开始把5G技术融入到各行各业,先后成立军团去推出5G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实现真正的数字化发展,推动高端制造业和工业自动化。同时小米、海信、美的、阿里等企业都开始不断发力,推出了众多自主研发的技术与设备,打破了中国“大而不精”的头衔。

在手机领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华为被打压之后,小米率先顶上,在2021年第二季度直接超越了苹果,成为了全球第二大销量的中国品牌,甚至实现了单日销量同比猛增125%,而且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年轻人。同时小米也开始投资越来越多的国产高端制造业,就是为了早日实现一条100%国产化的供应链。

这些年,外媒变得愈发关心中国的发展,从最初的冷热嘲讽到今天的感慨万千,中国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西方人的偏见,让更多消费者看到了今天的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智造”转变,而中国也从当初的“代工”开始走向“创新”。

当然了,这都是我们通过自身勤奋换来的辉煌。接下来只要我们加大力度投入研发,坚持自主创新,高筑墙,广积粮,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定能够再次站在全球化的舞台上,闪耀全球,不畏惧任何挑战!#头号周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郑资讯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新郑资讯网 X1.0

微信扫描